野力再生:翻轉社區營造DNA

點閱:1

其他題名:翻轉社區營造DNA

作者:侯志仁主編

出版年:2022

出版社:左岸文化出版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

出版地:新北市

集叢名:左岸設計:351

格式:EPUB 流式

字數:101447

ISBN:9786267209066

EISBN:9786267209073 EPUB; 9786267209080 PDF

分類:社會學  SDG11 永續城鄉  

●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

●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

野,是地方生猛活力的「野」!
野,是突破既有政策、反省專業限制的「野」!
野,是不被現實條件拘束、用心開創與蛻變的「野」!

  ●人口老化的社區還有再生的可能嗎?
  ●小朋友除了會玩,還能對地方做出什麼貢獻?
  ●神明的意見和專業者的提案相互衝突時,如何解決?
  ●專業者面對「動」不起來的社區,可以如何「興風作浪」?

  15個社區營造案例,
  15則專業工作者摸索踩踏出的顛簸之路
  15段對未來工作者充滿靈感與刺激的經典故事,
  揭開15個地方回春的秘密。

  承繼《城市造反》《反造城市》《反造再起》,
  《野力再生》精選15個在地社區營造案例,
  從審議民主到更深入日常生活的「參詳」(tsham-siông),
  從社會抗議到擁有運作完整的農業產銷循環和社區教育,
  從彼此有嫌隙的社區到藉由朝聖之路重新黏著在地感。
  從台東到馬祖,從台灣頭到台灣尾,
  專業者如何捕捉野力,社區又如何長出自己的主體性?
  15個經典案例、15個值得細細體會的社區再生過程!

  最後,也許這本有關方法的書,
  希望激發的是無招勝有招的「反方法」,
  探索以社區民眾為主體、跳出專業框架的社區設計與社造模式。

  「社區營造在台灣,經常就是一個充滿矛盾、反差強烈的過程。一方面,社造長期有政策與政府資源的挹注,但我們卻又期待居民自發性的動能;另一方面,社造的理念提醒專業者要讓社區主動出擊,不能喧賓奪主,但在社造的過程中,居民仍習慣性地期盼專業者能夠提出問題的解方;此外,無論是政府或民間,大家都知道社造需要長期的經營與推動,無法一蹴即成,但補助單位卻又期待立即的成效,甚至是可以數字化的KPI。

  究竟社區的「動能」要從哪裡來?專業者如何與社區連結、催化社區能量的展現?計畫性與自發性過程之間的平衡點在哪裡?規劃與變化要如何滾動與銜接?計畫型的「介入」或「擾動」可以如何促成「野生」的社區再生?這些就是本書要去回答的問題。」——主編侯志仁

  • 封面
  • 1 捕獲野生社區再生
  • 2 空地樂園Misalama kita!從「玩」開展的社區設計
  • 3 原鄉野力:部落互助托育行動聯盟的織網敘事
  • 4 在地智慧:當專家遇到神明
  • 5 經營日常:馬祖西尾半島物產店
  • 6 苑裡掀冊:從反瘋車到教芋部
  • 7 淺居深活:從顧店換宿開始的台東長濱書粥
  • 8 社區繪本:從違建污名到《我家住在蟾蜍山》
  • 9 暗黑地圖:宜蘭員山中華村的社區轉變
  • 10 地方參詳:回返生活、重拾分散的嘉義經驗
  • 11 萬華城博:串起人與人的連結
  • 12 左鎮慢路:一段大學與社區學習協力的旅程
  • 13 基層共學:南投埔里的地方夥伴
  • 14 桃園中聖:居民改變居民
  • 15 微笑基隆Smiling Keelung:社區共創翻轉基隆
  • 版權
同書類書籍